深圳景观设计公司:窗牖.古典园林的“眼睛”
上古的“窗”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,开在墙壁上的窗叫“牖”。
牖,最早源于人们对采光、通风等的基本生理需要。随着文明以及建筑技艺的发展,人类对窗的审美、以及艺术追求也越来越高,随之呈现出越来越丰富多样的文化特征,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。
古典园林中,窗的运用是园林总体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表现方式上常常运用寓意、象征、隐喻等手法,将审美情趣与民族宏大而幽深的哲理融于一体,将人引入一种广阔的审美意境。而这种审美意境是通过窗的借景、窗的美学思想与窗的"审美转换"三个方面来体现的。
1、窗的借景
清代美学家李渔在其《一家言》中论述了"取景在借"的思想,而窗正是造园家在营造借景的空间效果时运用的一个重要元素。所以借景是造园家创造和扩展艺术空间、增加审美价值的主要手段,也是整个造园活动中布置和组织艺术空间的基本原则。
不同的景区运用不同的窗形式,有时即使是同一个景区也运用不同的窗形式,苏州拙政园的游廊共运用了几十种窗形式。每一个窗就象一个取景框来框取不同的景物,是画也是窗,是窗也是画。
李白的"檐飞宛溪水,窗落敬亭山"、王安石的"西山排闼送青来"、杜甫的"窗含西岭千秋雪"等著名诗句也都是因窗得景。通过窗户把外面的广大空间和优美景观尽收眼底,"纳千顷之汪洋,收四时之烂漫"。
2、窗的美学思想
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能够望出去,望到一个新的意境,使人们获得美的心理享受。李渔《闲情偶记·居室部》中着重论述了窗的设计及其美学思想。他不仅强调窗棂与栏杆的设计应讲究装饰美,而且还力求把窗从整体上变成一幅画。
在窗上雕以花卉、虫鸟等,再人工做成扇形窗棂,精细地装饰在古典园林中,使人达到从"卧游"到"居游"的理想境界,使主人足不出户便犹如置身茂林修竹之中,闲庭信步便可欣赏四季花卉与异兽珍禽。
3、窗的审美转换
"审美转换"是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另一个审美特点。一方面通过窗将某一客体确定为审美对象;另一方面,窗又为客体划出了一个特定的范围,窗起到了画框的作用。正如李渔所说:"同一物也,同一事也,此窗未设以前,仅作事物观;一有此物窗,则不烦指点,人人俱作画图观矣。"
当窗不存在的时候,我们主体的人与客体的物是处在同一空间的,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并不明确。而当有了窗,空间发生了微妙变化,窗里的物成了主体,而窗外的人成了客体,由于有了窗,人与物之间就有了距离,这种距离既指空间距离又指心理距离,空间距离是指由于有了窗,物与人之间有了"隔";而心理距离是主体由脱离现实而进入审美情境之后与物之间的"隔"。
同时,窗本身还具有"通"的特性,虽然主体与客体之间发生了"隔",但无论是漏窗还是洞窗,窗总会或多或少的将窗外的物显露出来。"通"与"隔"是相对的,正因为有了"隔",所以才有了"藏"、有了"虚";正因为有了"通",所以才有了"漏"、有了"实";也正因为有了窗的这些功能,人才可以以"见"视"不见",以"漏"见"藏",人才可以有更多的空间去想象窗以外的无限空间。
我们常把眼睛视为心灵的窗户,而窗牖则被喻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"眼睛"。
窗牖不仅以其自身千姿百态,体现着独具民族审美意象的形式美化装点着园林,更在园林的整体景观创意中发挥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,它们沟通和交流园林内外的景致,捕捉和收摄赏心悦目的"画面",寓"通"于"隔",以有限见无限,大大拓展了园林欣赏的层次、空间和趣味。
可以说,窗牖的布置和意匠,是中国古典园林得景、成景和文化艺术精神得以体现的一个重要组成。
如果您喜欢“深圳景观设计公司:窗牖.古典园林的“眼睛””这篇文章,可以来到深圳景观设计公司http://www.51ylsj.com/,为您解答。
如果您有地产景观设计的需要,或者有什么疑问,请联系我们的设计师吧,欢迎您和我们交流。拨打400-705-6618。